伴随北斗全球系统的稳步建设和亚太地区的平稳服务,北斗定位系统在行业应用、大众应用等领域快速推进。“十三五”规划的到来,让导航系统国产化进一步升温,打开了北斗定位系统应用推广的窗口。
随着北斗定位系统的不断发展,北斗定位终端已经可以满足农庄厘米级、全国分米级、全球米级的高精度实时定位导航需求。借此引导,就可以实现大豆等作物“厘米精度”的播种、分米级精度的大田精细管理。
国内的很多市场都出现北斗定位系统的身影,北斗智能驾考应用为近些年刚出现的“非传统领域”的北斗高精度应用,通过北斗定位系统的定位功能、融合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驾校考试结果的精准判断,达到智能驾考的效果。
现在‘北斗定位系统’的性能还有限,它还不是最精确的系统。它的实际精确度约为10米。同俄罗斯合作,共同分享基础设施,包括‘格洛纳斯’的基础设施,可提高‘北斗定位系统’的精确度,这是肯定无疑的。
据了解,这是我国北斗定位系统标准首次获得国际组织的系统认可,这次认可是北斗定位系统国际标准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将为全面推动北斗定位系统海事国际应用和建成北斗定位系统海事国际标准化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了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外,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将照耀中国及周边国家,提供较为成熟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摆脱了此前受制于他人的局面。
北斗定位系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逐步赋能各行各业并实现了显著的效益。小到汽车导航、共享单车、手机通讯,大到工程技术、防灾救灾、土地测绘等。就在本月,北斗定位系统目前每天的在线使用量已经突破了千亿次。
为了促进北斗定位系统在通信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相关的管理单位已经启动了北斗进入国际标准工作,力争为北斗定位系统在移动通信领域的应用提供国际标准依据。
汽车前装、后装用户及北斗定位终端数量保持稳定增长。在大众应用市场中,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快速增长,北斗定位系统基本服务的性能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服务模式也随之增加,带北斗定位导航功能的手机终端用户数量有望激增。
我国以北斗为核心的导航与位置服务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目前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城市治理、救灾减灾、农林牧渔等领域,“行业+北斗”的新业态热度不减。